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的信息显示,该中心对自2004年以来认定的高转项目进行了梳理,推荐其中150多项高转成果在世博会上成功应用或展示,高新科技成果为上海世博会装上了“科技芯”。
150多项高转成果直接服务世博会
据了解,这150多项高转项目涵盖上海世博园区的建设、施工、运营、安保、展示等多个领域,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建设中,曾出现三一“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这位“大力士”的身影。“绿色高性能”JGJC多组分混凝土则把“绿色、节能”的智慧融入世博建筑之中。电动轿车的驱动电机系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这些服务于世博会动力车的高科技也契合“低碳世博”和“绿色世博”理念。世博园闸口平均入门时间不超过20秒,如此高效的运作,应用了视频识别技术的新型门票系统居功至伟。安全与健康,是上海世博会的首要保障,“多能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系统”、“人脸识别出入控制系统”等“安全卫士”,为参观者保驾护航。中国馆的最大亮点——应用了“多屏幕异型投影展示技术”的“清明上河图”、未来车载终端系统等,不仅集中展示了眼前的智能世界,也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描绘了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前景。
世博科技将走入生活
高新科技为世博会提供强大支撑的同时,也成为吸引参观者的磁场。
世博会展馆展出的微型激光投影机,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它是一种超小型智能投影机产品,由于采用激光作为光源,且具有优异的便携性能,集商务、影音、娱乐功能于一体,真正实现了“一机多能”。在城市未来馆展示的EDO电子书,拥有28项专利保护,是全球最薄设计、翻页最快的电子书,代表未来的阅读方式,其转化前景也被广泛看好。
据介绍,这些科技成果、创意理念和新产品将在“后世博时代”将得到真正的应用——应用于普通市民的生活,引领现代人的生活潮流,让人们更好地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
世博成果有望加速产业化
据悉,早在2005年,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多个部门就联合启动了“世博科技行动计划”,世博科研中央和地方投入共7亿多元,专项安排了科研开发课题230多项,面向上海世博会需要开展科技攻关,涵盖能源等六大重点领域。
上海世博会成为这些创新科技的展示台、试验场和“孵化器”,也为高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供良好契机。对此,上海市高转中心重点扶持与“世博科技”相关的项目,引导企业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确认;通过在《华东科技》上开设世博专栏、举办世博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等方式推广世博项目,推动了世博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