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一
聚焦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带动优二进三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
加快推进迪士尼项目建设。抓紧做好土地储备、居民动迁、外围大市政等前期工作。整体谋划,协调推进,发挥迪士尼落户对周边区域和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大力支持商用飞机总装基地、研发中心及配套产业园区建设,延伸航空产业链,推进民用航空产业加快发展。
【解读】 调结构、保增长是2010年浦东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对浦东来说,经济结构调整不是不要二产,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代表不发展制造业,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说,浦东要大力发展高能级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不是简单的“退二进三”,而是“优二进三”。
作为现代服务业中能够带来千亿产值的重大项目,迪士尼项目的落户为今年乃至未来浦东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何建民认为,在迪士尼之前,浦东没有大型的休闲娱乐项目,知名景点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科技馆等很多旅游景点的“本业”并非旅游,环球嘉年华、太阳马戏城等国际品牌旅游项目也只是在浦东“做客”。旅游业想在浦东成为百亿产值的支柱产业,必须有大投入,迪士尼的落户正逢其时。
有关部门透露,目前浦东正在以迪士尼乐园为圆心,谋划核心区、周边区、外围区的统筹规划,提前研究对相关产业和区域的带动作用,促进旅游、宾馆、餐饮、文化等服务业发展。同时,充分借鉴其他迪士尼主题公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深入研究项目周边地区的功能定位,整体谋划,协调推进,充分发挥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计划,今年7月迪士尼项目要完成腾地。
作为先进制造业的重大项目,大飞机项目总部、总装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三大重要基地一年内齐聚浦东,不仅对相关的生产制造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周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无限机遇,大飞机未来必将带动一个贯通二三产业的产业集群,再次充实浦东“优二进三”的高端能级。专家表示,国产大飞机项目带动起的产业链,将辐射到电子工业、数控机床、锻件制造、复合材料等行业,实现我国航空工业产业链整体升级。
关键词二
聚焦世博:世博年期待“井喷”式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举办世博会是今年全市的头等大事。浦东作为世博会主场馆所在区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浦东要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力做好新区承担的各项工作,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作出应有贡献。
【解读】 2010年是名副其实的世博年, 作为世博会主场馆所在地,将通过世博会的筹办和举办,树立和谐、生态、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借鉴吸收世博会展示的信息、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在浦东进一步演绎和深化。
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又一个在中国举办的世界级大型盛会,也是中国再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浦东政府方面明确表示,将通过世博会加强与国际组织、国际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以世博为载体,推进长三角会展、酒店、旅游、文化等产业联动发展,为全国各地区到浦东宣传展示交流提供便利,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以世博为动力,深化世博园区及周边地区的功能和规划研究,优化城市布局、完善综合功能。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说,办博和后世博两个效应,将使社会消费、服务经济出现“井喷”增长,而城市品牌、形象、功能更将长期受益、不断提升。这些重大机遇千载难逢、不可复制,不仅将有效促进当前浦东经济的强劲复苏、快速增长,更为浦东未来的发展转型提供了有利支撑、持久动力。
目前,浦东已在积极谋划“后世博”蓝图,把世博区域的发展与浦东作为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定位结合起来,加快世博和周边区域的开发建设,全力打造浦东新的城市地标和功能高地,努力放大“后世博效应”。
关键词三
聚焦民生改善:积极措施促安居乐业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2010年新增就业岗位9.98万个。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鼓励市民创业扶持政策,全年帮助1600人成功创业。
【解读】 2009年,浦东提出新增7万就业岗位数的目标,彼时,金融风暴蔓延,众多企业裁员减薪、少招人甚至不招人。能否完成这一目标,有人表示疑惑。然而,相继出台的一系列就业新政开始发挥效应,逐渐扭转了就业形势。2010年,浦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良性互动,坚持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相结合,抓住新区产业升级和重大项目落地的机遇,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推进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曹路、三林、周康航等大型居住社区及配套建设,配套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分别开工300万、50万和40万平方米。
【解读】 安居,才能乐业。浦东已经明确,确立“安置为先”理念,把动迁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契机,通过动迁使群众生活得越来越好,而不是为项目让路。今年,迪士尼项目就将把安置房的规划建设和加快城市化结合起来,结合新市镇建设,高起点搞好安置基地的规划和房型设计,切实保证建筑和环境质量,真正让群众感到便捷、得到实惠。今后要争取做到有过渡、无逾期。
热词扫描>>>
热词一:政府管理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理顺开发区、功能区、街镇等各类管理主体的关系,探索构建适应大区域特点、体现扁平化特征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解读】 “两高一少”,是浦东在政府改革方面一贯的目标:行政效能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相关部门透露,浦东将实施管理流程再造,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企业登记、基建审批、投资管理、收费减免等改革落地,扩大政府信息公开。
进入2010年,浦东的政府管理面临更多考验:管理半径扩大,大区域内又有开发区、功能区、街镇等多种小区域划分。如何在协调各方关系中使管理体制尽可能地扁平,是对执政能力的考验。据了解,联动发展将是浦东下一阶段发展的主题,开发区联动、街镇联动、南北联动,强化模块管理职能。
另一方面,浦东将继续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上进行探索。重点要解决浦东“小政府”后的“大拖斗”问题,通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快社会组织发展,将“大拖斗”转变为大社会、大服务,逐步建立现代公共服务体系。
热词二:引进内资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发挥国内资本特别是社会资本对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大力支持央企、民企等在浦东发展。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创新服务方式,努力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支持区内有条件的企业拓展对外经营空间,提高对外经济合作与竞争能力。
【解读】 由于浦东的综合环境优势、政策优势和服务优势,内资大项目纷纷涌入,2009年1—12月有8家注册资本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落户浦东,占到全年总注册资本近3成,最高的注册资本达到28亿元。2009年,浦东新区新增内资企业1.1万余家,注册资本共计298.05亿元,超额完成新区全年目标200亿元的149%,无论从数量、质量、投资结构优化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有关统计显示,民营经济对浦东新区经济发展和吸纳就业的贡献日益凸显,在浦东,约48%的从业人员在民营企业就业,70%以上的科技项目由民营企业完成。上海市委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姜樑说,浦东将积极推新政吸引民营企业投资,包括发挥产业优势,推进企业配套设置;发挥金融资源集聚优势,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先行先试”优势,让民营企业用好、用足国家给予浦东新区的创新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服务优势,优化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