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意园区恰如雨后春笋,全市经认定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已达81个,总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左右,入驻企业超过4000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累计吸引了近70亿元社会资本参与集聚区建设。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产业增长速度,均位于全国前列,但同时一些创意产业集聚区也出现了同质化的区域性竞争,如何构建有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近日,上海召开全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工作推进会议,一批卓有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展现出各自的风采。
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
铺筑腾飞的“跑道”
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已累计引进企业274家,美国EA、美国暴雪、法国威望迪集团、第九城市、雅昌集团、分众传媒、今日动画、韩国NCSOFT、蓝雪数码等国内外行业排名前10位的知名企业纷纷入驻,累计招商引资额达到内资12960万元和外资4539万美元。2008年基地产值超过70亿元人民币,带动相关产值320亿元人民币。
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这一片从农田里开辟的新天地,凭什么打造文化科技创意产业链?
基地自创立之初就深知中小企业对行业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2006年成立了上海首个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上海张江创意设计孵化器”。2008年7月,公司与上海盛大网络有限公司正式达成合作协议,力图通过设立网络游戏专业孵化器,为中小型网络游戏开发企业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服务,帮助原创网游向市场转化,推动张江网络游戏创意产业的发展。其中,上海麦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该专业孵化器首个孵化团队,经过孵化器一年的扶持与培育,已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3D横板网络游戏《鬼吹灯》并进入内测阶段,同时在线人数已达到7万人。
园区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先后组织基地内多家公司参加了杭州动漫展、深圳文博会、法国安纳西动画电影节、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暨论坛、上海设计双年展、上海动漫展和2008年法国昂古莱姆动画节,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了市场推广、产品推介、形象宣传的途径。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基地还冠名主办了FIFA2006全国电子竞技大赛、20006中国动画学会年会,2007—2008年CHINAJOY电子竞技大赛、张江杯“我们的故事·上海1978—2008”海内外图片征集活动”等,并与新区知识产权中心联合主办了“张江杯全国大学生工业造型与视觉设计大赛”,共征集作品5000多件,申请专利3000多项。2008年,公司还与上海今日动画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共同承办了“法国动画电影展播及高峰论坛”,为动漫企业提供了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并为中国的动漫产业带来国际最新信息和理念,使得中国动漫产业能够跟上世界前进的步伐。
基地大力兴建技术性公共服务平台和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动漫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设备租赁、项目孵化以及专业培训,积极参与园区企业的原创动漫项目制作和孵化,其中,立体书项目更是获得了法国戛纳电视节青少年组作品入围奖,开创了国内原创动画项目获国际奖项的先河。
而设立于2006年5月的影视后期制作公共服务平台主要为包括电视台在内的传媒机构提供节目剪辑、栏目包装、宣传策划等服务,其中《心灵花园》等多档电视节目均由该平台负责后期制作。同时,该平台已为基地建立了专业影音资料数据库,并成为基地影音资料的专业提供者。
现行的文化体制中存在着许多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大量中小型企业举步维艰,受市场欢迎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作品仍属凤毛麟角,从快速形成产业集聚角度看,最大的障碍就是投融资体制的不完善。为此,基地建立了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设法降低风险,为园区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花园坊大集成
构建节能环保大观园
在虹口区中山北一路和花园路口,原上海乾通汽车附件有限公司40万多平方米老工业厂房已经成为花园坊节能环保创意产业园区。
花园坊园区通过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展示、交易、集聚、服务”这四大主体功能的打造,形成全方位、多功能、共享性的节能环保综合服务平台和集成商务平台。
花园坊园区内,每幢建筑物都是节能环保技术的体现:如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外墙外保温、双层中空玻璃、遮阳门窗、楼宇自然新风系统、屋顶绿化、雨水回收系统、节能照明系统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等。园区B1和B2二幢楼宇采用美国LEED绿色建筑金奖认证,A1—A6和C2八幢楼宇采用国家三星绿色建筑标准改建,充分体现了园区的节能环保无处不在。
园区将B3和B8二幢楼宇开发为节能环保孵化基地,重点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这里孵化,同时也作为主要展示示范窗口,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牵线搭桥,吸引投融资机构和系统集成服务商,为企业提供快速发展的通道。
园区开发A3建筑物为会议中心和展示中心,不间断举行大型国际国内专业论坛、项目洽谈会、产品技术推介会、展示推广会议等,为企业提供广泛的交流合作的机会和服务平台,目前已成功举办了2009年上海市节能减排博览会和日本长崎节能环保技术产品交流会等。
花园坊园区通过上海市能效中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花园坊节能技术管理有限公司这三大主体形态成就战略联盟新体系。上海市能效中心通过检测认证、咨询评估、标准执法、展示推广、商务交易、信息交流形成节能环保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集环境能源领域的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的权益交易,通过重点实现节能减排环保技术交易、节能减排资产交易、CDM项目交易、污水处理交易、二氧化硫交易成就国际化综合性的环境能源权益交易市场平台、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和专业化权益性资本市场服务平台;上海花园坊节能技术有限公司通过营造节能环保产品集成贸易、节能环保技术集成咨询、节能环保信息集成服务、节能环保产品网络—交易等系统,形成综合集成商务平台。花园坊正是通过这三大主体平台的互动运行,形成多功能、立体式、一体化的节能环保服务平台和集成商务平台,营造服务型、市场化、国际性的节能环保综合平台系统。
花园坊积极打造产业集聚,构筑高端服务价值链。初步形成了“三级”产业集聚的构想,即第一级产业集聚为关联节能环保行业的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大型企业节能环保专项机构等;第二级产业集聚为节能环保行业的总集成商、咨询服务机构和投融资金融机构等;第三级产业集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广告会展企业和其他服务业等,通过上述花园坊园区的产业规划,基本构建起上海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的合作平台和集成商务区的产业构架。目前重点引进了功能性机构与专业服务性企业65家。
花园坊园区四大主体功能集成节能环保服务互动新平台,通过节能环保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服务的展示、博览、示范体验等的检测认证、咨询评估、标准执法等专业服务和产权交易、碳排放交易、金融保险、信息咨询、论坛会议、商务配套等增值服务形成服务功能。
花园坊园区通过四大功能之间的互相融合、相互联动,以此构成园区内互动循环的集成化循环系统,通过三大主体平台之间的战略联盟化的运作,联合全球节能环保行业组织、国内外节能环保企业、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和金融机构形成战略联盟式合作,成就企业、行业、产业链的互动发展平台。
西郊·鑫桥创意产业园
腾笼换鸟创意谋市场
西郊·鑫桥创意产业园位于上海虹桥经济开发区,是闵行区第一家获得市经委授牌的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占地面积25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它的前身是上海纺织旗下的金兔羊毛衫总厂。
西郊·鑫桥创意产业园坚持“创意设计、时尚休闲”的园区发展定位,以虹梅路休闲街为依托,综合利用现有厂房和建筑,重新组合布局,加强创意产业导向,突出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产业特点,努力打造传统与现代,时尚与创意的特色。
为了建设高品位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客户的品质尤为重要。西郊·鑫桥创意产业园严格把好招商审核关,对新入驻企业的资质、经营范围、诚信度及人员结构等信息有足够的了解,必须符合企业定位和业态,千方百计地引进有创意、有特色的高端客户。目前园区内60%的企业从事建筑装饰设计和服装、家具设计,25%的企业从事文化艺术创作。一个个设计大师、一件件创意展品,无不蕴藏着无穷的创意。
走进翰林匾额博物馆,可以看到各种木匾、石匾,品种繁多,共计1060方。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匾、竖额。每块匾额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言简意赅,寓意深长,文采激扬,深藏哲理,具有极大的中华传统文化感染力。匾额习俗已被列入上海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翰林匾额博物馆正在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伟德艺术玻璃工作室,可以见到玻璃色彩灵动,质感通透,幻化出七彩光芒。作为大幅壁画广泛应用于家居中屏风、玄关背景墙和空间隔断。成为空间最出彩,最具艺术表现力的材质。
韩家英设计公司的主要服务项目是企业及品牌形象策划,平面影视广告空间展示及多媒体设计等领域。在业内以国际化同步视野,高端创意与表现,持续深入服务企业品牌的能力而享誉。
山西京古古典家具馆也别有风味,其中不少是山西的真古董,平面、圆面、凹面、凸面、阳线、阴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组成各种几何形状的图案,增加了家具的空间美,显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黑泡泡建筑装饰设计公司以现代、时尚风格为主,糅合出不同风尚的自然格调,其精致华美,独具匠心的设计载誉大江南北。
为把西郊·鑫桥打造成上海一流的时尚创意产业园,园区在2007年—2008年投资400多万元,对园区的环境、绿化、设备、设施及鑫桥形象进行了全新的塑造。充分利用现有的厂房和屋顶,进行改造包装,目前,“金兔”老厂房的“躯壳”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造,使老厂房的品位得到极大的提升,吸引了澳尤威有限公司(澳大利亚)、迪彼思有限公司(意大利)、高丹科技有限公司(丹麦)、BIGBAMBOO公司,设计师韩家英、朱小杰,艺术家陈伟德、申凡等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企业和知名人士相继入驻。
如今,园区正筹备鑫桥创意联盟的成立,明年将考虑构筑西郊·鑫桥园区的网络平台,加强沟通,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共创双赢。精心打造“鑫桥—翰林讲坛”,集聚社会及客户资源,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开展“设计师对话”和中外文化交流,努力使“鑫桥—翰林讲坛”成为园区的名片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扩大和提升鑫桥园区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探索“传统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型,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由“管家式服务”向“增值型服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