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经济回升面临六大挑战 结构性矛盾仍突出
中国经济回升面临六大挑战 结构性矛盾仍突出
http://www.pudongoffice.com 浦东写字楼网-浦东办公楼网   来源:上海浦东新区   2009-11-25 7:09:58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判断形势,果断决策,出台、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把握了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目前全球经济最坏时期已经过去,开始复苏,但基础仍然较脆弱,复苏过程将缓慢曲折。而我国经济外部环境将有所改善,国民经济总体形势企稳向好。
  五大因素企稳向好
  农业丰收、工业生产增速加快。今年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夏粮和早稻分别增产2%和5%以上,全年粮食生产有望获得好收成。通过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工业生产增长逐季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今年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四季度有望进一步增长,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1%,初步预计全年可达到15%~16%的增长速度。工业生产增长带动了国民经济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逐季加快,第三季度GDP增长8.9%,今年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应无悬念。
  需求结构明显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投资保持快速增长。1-10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33.1%,比去年同期增速加快5.9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大幅度增加。消费持续较旺,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394亿元,同比增长15.3%。扩大内需政策使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在刺激消费政策作用下,汽车、家电产销两旺,住房市场开始走出低迷。
  其中,对工业和消费拉动作用强的汽车产销大幅度增长。在国家政策鼓励下,今年三季度国内车市出现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好势头。今年前10个月国产汽车产销双破千万辆,分别为1087万辆和10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6%,其中9月份汽车销售增长77.9%,创历史新高。今年我国新车销量跃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家电下乡各类产品累计销售2000多万台(件);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由去年同期下降15%转为增长46.6%。
  财政状况和企业盈利好转。财政状况逐步好转,财政收入从5月份起止跌回升,近几个月来增速明显加快。1-10月全国财政累计收入58363.8亿元,同比增加4087.99亿元,增长7.5%。其中,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844.93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515.98亿元,增长2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下降幅度收窄。亏损企业亏损额从5月份前的增长势头8月份转为大幅度下降。
  价格总水平比较稳定,尚未发生通货膨胀现象。货币信贷保持快速增长,新增贷款大幅度增加,1-10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8.29万亿元,同比多增5.26万亿元。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流通中的现金M0余额为3.57万亿元,同比增长14.09%。市场流动性仍然保持在适度宽松的状况。1-10月累计,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6%,烟酒和医疗保健个人用品等价格上涨1.2%~1.3%,其他大部分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
  总的来看,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降幅继续收窄,价格总水平比较稳定,尚未发生通货膨胀现象。但由于市场流动性适度宽松,资产价格和黄金、原油等初级产品价格出现持续或强劲上涨势头,价格波动明显加大,形成一定的通货膨胀预期。然而,只要物价总水平涨幅在3%以下,通货膨胀不会形成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教育、医疗等制度改革,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等取得一定进展。其中,资本市场创业板启动,在当前形势下对扩内需、保增长有积极意义。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于年初的预期,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
  主要问题和不确定因素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国际经济环境看,虽然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但基础不稳固、动力不足,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从国内经济看,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外部环境改善,但仍存在不确定因素。
  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世界经济已出现积极变化,美国经济在今年第三季度出现复苏,欧盟经济从二季度开始呈现企稳迹象,日本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金融市场趋于稳定,但好转基础还不牢固,实体经济还面临着贸易低迷,失业增加等困扰,全面复苏尚待时日。
  从国际金融危机源头国家美国的情况看,奥巴马政府刺激经济政策取得一定成效,美国经济在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后,于今年第三季度首次出现3.5%的增长。美国家庭储蓄率从危机前的接近零回升至接近7%,并可能进一步回升。美国外贸赤字从占GDP超过6%降至不足3%。美国经济下滑势头放缓,经济好转迹象增多:高盛、摩根大通等大型金融机构重新盈利,房地产市场触底,零售额、制造业指数等实体经济数据下行放缓或出现回升。发展绿色经济政策对汽车、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起到一定扶持作用。
  但美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贸易双赤字问题未根本改变,过去发展过分倚重金融业,造成严重的经济结构失衡,目前金融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2/3,大量制造业已转移到境外,经济“空心化”严重。目前金融业仍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不良资产,在危机后引领经济长期增长的新的战略产业不明确。美国失业率高达10.2%,欧元区约9.8%,美元面临中长期贬值风险,黄金价格飙升,将引发初级产品价格攀升,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因素。
  虽然针对金融危机,发达国家已加强了国内金融监管,但在全球范围内,对金融资本的流动、炒作的监管仍然薄弱。近期黄金价格和原油价格的大幅度飙升,虽然与经济复苏有所关联,但主要推动力是投机资本的炒作。对于关乎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一些重要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无疑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隐患。
  外需下滑压力仍然较大。
  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中进行结构调整,如美国家庭储蓄率上升和外贸赤字下降,意味着美国外需减少。欧盟经济对外贸易不平衡有所改善,欧盟二季度经常账户逆差占GDP的比重为1.9%,比去年四季度减少0.3%。然而,发达国家的经济调整,它们的贸易不平衡改善意味着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外需减少,势必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一定影响。发达国家失业率上升,影响消费需求,使全球需求在较长时期内尚难快速回升,加上金融危机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致使我国外需下滑压力仍然较大。
  据海关总署最近发布的数据,1-10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755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9%,其中,出口9573.6亿美元,下降20.5%;进口7981.3亿美元,下降19%。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592.3亿美元,减少27.2%。虽然10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已收窄到10.7%,月度出口值连续第四个月超千亿美元,但同比下降的总格局尚未扭转,外需萎缩的局面及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应继续抓紧时机调整需求结构,继续推进扩大内需。要把扩大内需落实到企业基层,引导企业成为扩大内需的主力军。
  内需增长后劲不足。
  一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投资4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目前民间投资意愿不旺、部分中小企业获取资金困难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是农产品(000061,股吧)卖难问题不容忽视,卖难的农产品涉及广泛,粮食、棉花(资讯,行情)、油料、果菜等均有卖难现象存在,在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后,这一现象将长期存在,若不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还会直接影响农民增收。
  三是消费增长后劲不足。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度较大是影响消费后劲的主要因素。广大职工与经营管理者收入差距大。因对企业监管不力,部分企业拖欠员工工资,不为员工上失业、医疗和养老保险等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居民消费仅占GDP的36%,处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国家行列。因此,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效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提升工农大众的消费水平十分重要。
  四是资本市场动荡间或大起大落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股票市场中大多数股民被套牢,影响扩大消费。
  五是房价继续升高,超出工薪阶层可承受的水平,严重限制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空间,影响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和难度加大。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据测算,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近2亿吨,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约5亿吨,电解铝、造船、煤化工、平板玻璃等行业均存在较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多晶硅、风能设备等新兴产业因投资过度,开始出现新的产能过剩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涉及当地企业的产业链条、配套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大批职工的就业问题,调整的压力和难度都很大。
  推进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等基础管理,推进技术进步,增加森林碳汇(包括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加强草原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等,“十一五”前三年,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0.1%,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因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要落实“十一五”五年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0%的约束性目标,在“十一五”后两年,每年要下降近4.5%,实现这一比例任务相当艰巨。
  对汽车社会来临配套建设滞后。
  随着我国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正在步入汽车社会,除了要大力发展环保汽车和替代能源外,汽车社会的来临,迫切需要在城市结构、交通管理及住宅质量提高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规划配套。但目前大部分的配套发展严重滞后。如果不及早对这些配套进行规划和建设,随着汽车走入更多百姓家庭,汽车在大中城市爆发性增长,首先将会使城市道路拥堵成为交通死结,进而带来一系列问题。
  汽车的发展不仅是解决居民交通问题,更重要的是加快经济活动速度和频率,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目前对汽车社会来临带来的新需求的配套滞后,发展下去最终将影响汽车的产销,拖累经济增长,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六策促进经济稳步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要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更加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需要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保持需求稳步增长。着力改善民生,继续落实、完善促进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积极推动最终消费。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增加劳动在GDP中所占比重,缩小收入差距。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继续落实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有效促进就业增长,着力做好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等的就业工作。
  落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政策,增加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对国家维护劳工权益的政策要求企业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劳工权益。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比重。继续促进资本形成,抓紧出台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办法。
  努力扩大国内外市场,在搞好外贸出口的同时,加大开发国内市场的力度。要破解内外贸管理和经营长期分割的流通领域二元结构,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内外贸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为大量价廉物美的外贸产品疏通进入国内市场的流通渠道,积极扩大国内消费,要把扩大内需的方针落实到基层,使生产和销售企业成为扩大内需的主动承担者,切实保持需求增长。
  认真抓好农业生产。民以食为天,农业和粮食生产在任何时候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虽然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粮食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固,粮食的种植效益偏低,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要加强农田水利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丰产保障能力,努力改善粮食生产条件。要坚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目标不动摇,调动农民和地方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逐步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加强宏观调控,稳定市场价格,保护农民利益。加强科技服务,努力提高单产、优化结构。加强产需衔接和运行调节,抓好“菜篮子”生产,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务农本领和创业就业能力,拓展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努力保持“三农”发展的好势头。
  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继续抓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鼓励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坚决抑制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抓紧机遇,逆境转型,有效调整结构,发展能够引领经济长期增长的新兴战略性产业,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资金、政策要向新兴战略性产业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倾斜。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继续推进重点改革。积极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全面落实防治甲型H1N1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各项措施。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抓好涉及企业的收费清理整顿,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
  进一步做好财政金融工作。大力推进增收节支。规范地方政府及其平台公司的举债和担保承诺行为。继续保持流动性适度宽裕,增强贷款增长的可持续性,优化信贷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抓紧“后危机时期”经济布局,增强经济增长后劲。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大危机后,一般会有长达几十年的经济繁荣和增长期,因此,需要抓紧“后危机时期”经济布局,特别要抓紧研究汽车社会来临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除加大对环保汽车和替代能源的开发应用外,要在城市结构、交通管理及住宅质量提高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配套规划和建设。要在汽车大批进入百姓家庭的同时,找出解决大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出路。
  汽车进入家庭使居民对交通管理、住房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未雨绸缪,因势利导,适应汽车进家庭带来的新需求,改革交通管理、城市建设、住房、土地等一系列不相适应的机制和政策,通过对汽车社会的配套建设,开辟我国扩大内需的新空间,增强经济增长后劲,继续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下一篇:迪士尼占地面积大为缩水 周边土地难获巨额增值
上一篇:上汽集团今年有望成为世界第八大汽车集团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联系浦东写字楼网   |    浦东写字楼网留言中心   |    浦东写字楼网经纪人招聘   |    公司注册咨询   |   
版权所有:浦东写字楼网-浦东办公楼网 联系电话:021-58561198 传真号码:021-58561198
Email:hqsc888@hotmail.com沪ICP备09072254号-8公安备案号:31011502009041
社保代缴公司 上海浦东写字楼/浦东办公楼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