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刘小龙:不以GDP论张江
刘小龙:不以GDP论张江
http://www.pudongoffice.com 浦东写字楼网-浦东办公楼网   来源:上海浦东   2009-9-11 6:22:00
今天对张江的评价首先是站在亚太地区这个位置上来看,看张江能够为中国作出的贡献,而绝对不能简单用GDP去衡量,也不能简单地用产生了多少大企业去衡量,因为它还在发展过程当中。

 

 

不以GDP论张江

——访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刘小龙

 

 

举全市之力,依托上海的综合比较优势、浦东开发开放先行先试优势和中央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使张江成为上海“科教兴市”的重要承载平台,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龙头区域,自主创新的示范基地。

这是10年前,上海市委、市政府做出的“聚焦张江”的战略抉择。

如何创建一流的高新园区?怎样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城?如何营造创新创业的环境?聚焦张江10年,张江告诉了我们什么?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答案。日前,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小龙。

 

记者:感谢刘总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我们开门见山。张江聚焦10年,其价值究竟在哪里?对张江肯定的声音是主流,但也有一些负面的看法,比如张江GDP不高,等等。对此您如何看待?

刘小龙:聚焦张江10年,总结张江的价值,很有必要。正如你所说,目前对张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包括负面的看法。事实上,从张江建立第一天起,这些看法就没有停止过。而要总结聚集张江10年的成就,就必须研究这些负面的意见。

关于负面看法大体有这样几个:一是张江没有出著名的企业,尤其是著名的大企业。相比中关村联想、深圳华为、中兴,张江有什么?二是张江出了很多成果,比如生物医药的新药成果,但产业化很少,没有属于自己的大药厂。三就是张江GDP低,我们一区六园加起来总收入才4000多亿。张江核心区仅900亿左右。

以上这样的一些看法就会使人认为张江搞了这么多年,好像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事实是否如此?我认为这其中有很多片面的观点。

 

记者:您的意思,好比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也不应以GDP多少论张江。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看张江?

刘小龙:应该怎么看张江,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张江内部看,就是沉下去看;二是从外部看,就是跳出张江看。这样才能看得全面看得清楚,不然就看不全面,就会失之偏颇。

我认为对张江要有一个基本定位,这是首先要搞清楚的。我在张江4年,我的判断是,张江是东北亚地区非常典型的科学园区,而不是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园区。

当然科学园区不等于不需要产业,台湾新竹叫科学园,新竹有大学、有工研院,然后才有很多企业。这样一个架构,就是东北亚地区一个典型的科学园。所以今天对张江的评价首先是站在亚太地区这个位置上来看,而绝对不能简单用GDP去衡量,也不能简单地用产生了多少大企业去衡量,因为它还在发展过程当中。

那么,产生大企业是不是张江的目标,我认为是,但要看是哪个阶段的目标。我们对它的期待不能用不同阶段不可比的东西去衡量,这样的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记者:也就是说,看张江要在一个特定的时期,看它应该承载的特定使命?

刘小龙:是的。张江就是继中关村之后,沿海特定地区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培育起来的科学园。张江承载的是什么使命呢?张江是国家战略的平台,它至少要为国家贡献这样几个方面的价值。第一,它要贡献一大批国家战略意义上的科研成果;即和国家战略有关的科研成果,第二,并且这些成果能够或有可能在中国产业化;第三,能够在中国带来新的增长方式,不是那种要消耗大量资源污染环境的东西。就是成果能在中国转化并代表先进生产方式。

张江的第二个使命是要培育一群在世界市场上、在某一个专业领域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不是说有多大,而是能在某个专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比如手机基带芯片张江的占有率就有20%了,比如张江的大分子药人源化抗体在中国就是有绝对领先优势,在世界上也排得上号……就是说在专业领域能够占到一定比重。

张江的第三个使命,就是要在张江不断探索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人口大国摆脱传统的低水平的出口加工业的增长方式,探索向低碳的、节能环保的、可持续的方式发展的那种商业模式。从这里孵化出来的企业所从事的商业模式是要能够代表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也就是说当中国GDP超过日本后(这在今年就可能达到),甚至超过美国的时候,中国是以怎样的一种姿态出现在世界上?中国GDP的构成是怎样的?能不能真正做到低碳,真正的可持续。能不能做到是让人服气的,不是靠拼劳动力、也不是靠拼资源,而是用一种全新的增长方式?就好比美国人用互联网超越了日本的精细制造,用太空技术超越了欧洲的航天技术一样。而这种商业模式和技术水平是要能从张江产生的。

这就是张江能够为中国作出的贡献,要这样来看待张江。如果有这种眼光的话,我认为对张江的期待就不能从一个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去考核。只看三五年目标,单纯与国内其他地区称重量、比大小,不适用于张江,对张江要用全新的思维去发现它、打造它。

 

记者:可见,张江的使命远比其在GDP上的贡献重要得多。那么按照这样的要求打造张江,其模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刘小龙:与传统模式不同,张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在张江,第一是团队,是一群人。张江人从哪里来?大多由两种团队构成。一种是海归团队,一种是国内草根团队。这两种团队无法比较优劣,但都能够在张江这块土地生长,而且生长得很好。在张江成功的团队有共同点,如海归团队通常有类似学习工作背景,有创业历史、有北美经验、有海外经验等。草根团队也有一种背景,它能够融合各种要素,如大多数草根团队都能敞开胸怀吸引海归,吸引高端外资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用股权吸引,用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去吸引外部的资源。用自己最好的东西,这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做法。所以张江这两种团队的特点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干一番事业的劲头。海归能回来做,通常要在美国卖房举家搬回或者两边走但主要在国内,基本放弃在国外的事业才能做成的。草根是要把自己家族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积累的积蓄、原始积累全部投入,甚至把自己下半辈子的资源透支,这种人能在张江成功。

第二是系统的知识产权。无论团队是怎样的,它要能在张江立足,必须准备好或者在张江本土开发出系统的知识产权。所谓系统的就是能够自成体系的、能够避免未来法律纠纷的。

第三有一个比较科学又比较简单让人看得懂的商业模式。

这三个要素是张江很重要的模式。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团队基本活得很好,而这三要素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张江企业的内部动力,一种内生的动力。

 

记者:企业的成功,除了内生动力外,还需要好的外部环境。有媒体评价,张江是上海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可以说这是对张江创新环境的充分肯定。那么张江是如何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抑或外部动力的?

刘小龙:张江的外部动力是什么?我认为一个是来自政府的动力,一个是来自资本的动力。

张江与中关村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关村组织化弱市场化强,而张江在政府全力聚焦下,是在进行有组织的活动。不去讲两种模式哪个更好,也无需讨论,因为两地情况本来也不同。上海政府外部动力所构成的环境弥补了很多体制机制上的缺陷。那么政府做了哪些事情呢?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通过集团、管委会包括一部分社会中介组织,在张江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孵化器。政府每年给孵化器一定的资金。一些非常好的企业像武平、常兆华的企业当年都在孵化器呆过。当然孵化器现在还在提升,正在出现一些有水平与国际接轨开放社区型的孵化器。

孵化器弥补了家庭不能注册公司,形成一个环境,可以在小窝里低成本地把公司先建起来。而工业和商业两大平台解决了张江大学不足、缺乏中关村学术环境的缺陷。张江不具备名牌大学大规模进驻的条件,为弥补这个缺陷,张江建立了两大平台体系。一个平台是中科院、科委、张江集团等国家单位投资的研究院所如药物所、筛选中心等,这些平台多年来完成了两项任务。一是自己在张江环境里,利用张江的政府资源解决了一部分国家课题。如2007、2008两年科技进步奖,有一批二等奖是这些平台获得的。不是说他们在原单位不能获奖,但张江如此集中获奖,说明张江的环境给了这些平台很大支持,这些平台对国家战略是有贡献的。二是这些平台为园区企业多少提供了各种服务,这种服务降低了园区企业的成本,平台本身规模做大、企业数量增加,单位成本就降低了。

第二个平台是商业平台,就是CRO,做第三方服务的。这些CRO收费不低,但提供了有效率的社会服务。把张江的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用得很足,跨国公司之间的交流资源用得很足,这些平台也做得很好。目前张江有40多个商业平台,主要是在生物医药方面。这两种平台就构成了张江的第二个大环境,就是平台服务。这是其他园区不太具备的,而效果很好。他们每年的研发量是巨大的,对全世界药品研发的贡献是巨大的。可能某个药不是在张江而是在美国申请专利,但对人类是有贡献的。

政府支持中的第三条就是资本的力量。政府资金有多少呢?常规来讲每年有22个亿,20亿是张江基金,2亿是科技基金,这样很大一笔钱是怎样使用的?主要用于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扶持,包括基础设施、租金补贴、研讨会支持、对企业无偿的帮助,也包括引导型的投资。现在已经可以看出这些资金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四个是张江所建立的各大基地环境。这是由张江集团代表政府做的,每个基地要完成的事情是四件。第一件事招商引资,二是基本建设(造城),三是客户服务,四是通过开发公司对小企业点对点服务。基地运作过程中有个特点,它与中央各部委是直通的,就是政府环境中有一大块是中央资源。中央资源到达张江没有环节,就是两种方式,一种是部市合作,我们与中科院的合作、与新闻出版署的合作(数字出版基地),与文化部的合作、与广电总局的合作、和科技部的合作等等,是以部市合作的方式建立专业化基地。这些基地带来的是中央的信息,就是各部委在纵向政策发布的时候首先会考虑到基地,我们去部委申请要求支持的时候是直通的。基地可以表达的是中央财政的支持,可以获得地方财政的配套。中央资源对上海的支持,是政府环境的一部分。

第五个是知识产权的环境。今天在张江形成的这个体系不仅仅是保护产权的,实际上是营造一种氛围,使在张江的企业有条件巧妙利用知识产权各种各样的策略,赢得时间,赢得更大范围知识产权的疆域,扩大知识产权布局点,打破大公司的垄断,这是张江很多企业的特点。在大企业知识产权的严防死守下,在知识产权的铜墙铁壁上进行“蚂蚁打洞”,打出一条缝隙,扩大自己地盘,形成新格局的状态,这是张江提供给企业的。不是让企业去违法,而是提供一个公平的知识产权环境,不让小企业受欺负,让大企业也感到公正。同时,由于整个张江的知识产权的环境,使大企业欺负小企业没那么容易。这个也是近几年张江企业能够快速出成果、产业化的很重要因素。

 

记者:张江为企业营造的外部环境,除了政府提供的动力,还有资本的动力。这方面近来媒体的报道很多,您能否简单概述一下张江究竟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刘小龙:资本市场的环境,我认为张江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做的还不是很到位。 

张江的企业还是很缺钱的,但它处于一个很有意思的状况里。真正的小企业在没有形成规模时,虽然想要钱,但不希望稀释自己的股本金。张江的很多小企业想要生存下来,钱从哪里来?一是短期流动资金的快速借贷。这由政府引导下的部分担保公司来做。它可以帮助民间的借贷机构解决短期贷款,这个跟银行没有关系。二是小额贷款等解决途径,只要能够维持,就不希望马上通过风险资本的引入来解决问题。当企业走到一定阶段,认为可以稀释部分股权换得更多资产时,有可能同意风投进来。所以张江也是风投比较活跃的地方。风投来的时候,看到这家公司比较健康时才愿意投入;而此时也是公司价值得到大规模实现的时候,觉得自己稀释20%-30%的股权可以收回全部投资,而且已经有很大盈利时,股东还是很愿意做的,这时融资就开始了。三是银行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张江现在有很多银行,如交通银行,已组织了“小企业事业部”的机构,对现在的很多企业做了定点贷款。此举不容易,因为商业银行没有义务这么做。它可以这么做,是因为交行在张江已有巨大规模,其在成本和风险基本锁定的情况下,就可以腾出手来,做一些为小企业“积德”的事情。所以张江形成了这样的格局:虽然企业缺钱,但是不至于因为缺钱而死亡,因缺钱而导致的死亡率很低。这是张江一个很好的资本环境。

当然,下一步还希望引进OTC的柜台交易,让柜台交易有一个小规模,使早期的小股东在希望变化资本结构的时候,希望某种程度退出时,有个去的地方。如果OTC能够进来的话,我认为张江在资本架构的品种上基本有初步框架,而这个框架到现在为止还不行。

总结一下张江模式的几个要点:内生动力和外部动力。内生动力就是“团队+系统知识产权+科学简单的商业模式”。外部动力是“政府环境+资本环境”。当然整个环境是个开发的平台,在此环境下,现阶段这种模式是适合张江整个发展状况的,绝大部分成功的公司都是在这一模式之下运行出来的。  

浦东写字楼


下一篇:300亿元融资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上海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合作备忘录
上一篇:“呼吸”机器人亮相东方明珠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联系浦东写字楼网   |    浦东写字楼网留言中心   |    浦东写字楼网经纪人招聘   |    公司注册咨询   |   
版权所有:浦东写字楼网-浦东办公楼网 联系电话:021-58561198 传真号码:021-58561198
Email:hqsc888@hotmail.com沪ICP备09072254号-8公安备案号:31011502009041
社保代缴公司 上海浦东写字楼/浦东办公楼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