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调查公司RealCapital Analytics(以下简称“RCA”)出炉了一份报告,报告称中国上半年的商业地产交易额总计达312亿美元。相对的,美国同期的销售额达到162亿美元,而英国的销售额则是137亿美元,中国的销售额已经超过英美两国的总和。
“我们对这一数据不做评价。”第一太平戴维斯物业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纪刚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表示,“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地产发展阶段不同。”该公司同时表示,RCA此前曾向第一太平戴维斯提供相关的商业地产数据,而第一太平戴维斯一直没有将RCA做为参考指标。
内需主力
“中国商业地产是一个增量市场,处于上升期,平均每年保有70万—80万平方米的吸纳量。” 第一太平戴维斯物业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纪刚说。
国家统计局8月中旬发布的1—7月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报告显示:1—7月,全国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13.3%,办公楼销售额增长22.9%。纪刚表示,办公楼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5%,环比上涨1.0%,在统计局的公开数据中,公众只能看增幅,而总量是多少则无从查知,这使得衡量“中国上半年的商业地产交易额总计达312亿美元”难以从公开信息获得有效坐标。
“目前,商业地产的租金在下降,但是资产价格还是上涨的。”纪刚介绍,2009年1—7月,第一太平戴维斯纪录的写字楼大宗成交共8宗,只有1宗为国外资本投资,其余7宗都是国内资本,并且7家国内资本中有5家为银行,其中不仅有国有商业银行,还有以盛京银行为代表的地方性银行。作为沈阳的商业银行,盛京银行投资2.5亿元,买下北京CBD东方梅地亚中心D座整栋楼。盛京银行内部人士表示,着眼于在北京的长远发展,买写字楼比租楼更合算。业内人士介绍,地方银行的全国化扩张需求非常旺盛,这一类刚性需求的释放同样是商业地产的动力之一。
内需是中国商业地产的主力。第一太平戴维斯的数据显示,2003—2005年,商业地产投资领域主要以外资为主,2006年,内资和外资投资商业地产的比例分别是60%和40%。2006年7月,建设部联合五部委下发《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171号文件),对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限制。2007年,商业地产投资领域内外资的比例变为80%和20%,到了2008年,内资基本上达到了100%。
外资投资商业地产主要依托信贷,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及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使得外资在中国投资商业地产的动力不足。RCA报告指出,“美国经济复苏缓慢,要归咎于它是2008年金融灾难的中心”。
“毫无疑问,中国将会在商业地产的世界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RCA董事总经理丹?法苏洛说,“但是,中国的增长可能难以持续保持在这个水平上。”